教育

289手游网游戏

分类搜索

首页游戏应用排行
2019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完整版

2019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完整版

  • 大小:15KB
  • 时间:2019-03-28 17:01
  • 语言:中文
  • 系统:Android
题库合集

2019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答案由小编为你提供,每年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都备受关注,旨在提升全面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学生们可以通过此套答案提升自己的地震逃生知识,赶快下载使用吧!

2019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答案预览:

1、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2001年4月。

2、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诱发灾害。

3、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4、已建成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5、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建于软弱地基上。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公布的时间是1997年12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1998年3月1日。

8、《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1994年1月10日。

9、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1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12、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因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伤亡占约95%。

1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4、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0-40公里。

15、地震三要素是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16、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17、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8、2009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0、构造地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22、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3、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可包括:规划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震前综合防御规划、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细则等几个部分。

24、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25、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26、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7、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28、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9、目前,我国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30、在营救过程中,当在废墟中发现有人被压埋得较深,难以独自施救,此时应该在人员压埋处做好标记,然后设法找专业人员前来施救。

31、我国古代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它出现在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

32、绝大多数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它形成的原因是地下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破裂或沿断层错动。

33、堰塞湖是地震引起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堵塞江河造成的湖泊。

34、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35、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的结果。

36、从历次大地震来看,地震后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火灾。

37、全球分布最广、发生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38、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39、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地震波。

40、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等于30个5级地震。

41、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42、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当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43、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13日。

44、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4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3~4.5级。

4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9.0级地震引发的。

47、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48、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49、世界上三大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0、地球岩石圈层七大板块应该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4、已建成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5、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建于软弱地基上。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公布的时间是1997年12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1998年3月1日。

8、《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1994年1月10日。

9、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1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12、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因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伤亡占约95%。

1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4、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0-40公里。

15、地震三要素是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16、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17、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8、2009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0、构造地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22、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3、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可包括:规划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震前综合防御规划、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细则等几个部分。

24、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25、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26、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7、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28、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9、目前,我国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30、在营救过程中,当在废墟中发现有人被压埋得较深,难以独自施救,此时应该在人员压埋处做好标记,然后设法找专业人员前来施救。

31、我国古代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它出现在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

32、绝大多数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它形成的原因是地下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破裂或沿断层错动。

33、堰塞湖是地震引起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堵塞江河造成的湖泊。

34、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35、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的结果。

36、从历次大地震来看,地震后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火灾。

37、全球分布最广、发生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38、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39、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地震波。

40、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等于30个5级地震。

41、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42、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当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43、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13日。

44、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4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3~4.5级。

4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9.0级地震引发的。

47、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48、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49、世界上三大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0、地球岩石圈层七大板块应该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4、已建成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5、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建于软弱地基上。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公布的时间是1997年12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1998年3月1日。

8、《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1994年1月10日。

9、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1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12、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因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伤亡占约95%。

1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4、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0-40公里。

15、地震三要素是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16、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17、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8、2009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的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0、构造地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22、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3、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可包括:规划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震前综合防御规划、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细则等几个部分。

24、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25、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26、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7、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28、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9、目前,我国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30、在营救过程中,当在废墟中发现有人被压埋得较深,难以独自施救,此时应该在人员压埋处做好标记,然后设法找专业人员前来施救。

31、我国古代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它出现在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

32、绝大多数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它形成的原因是地下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破裂或沿断层错动。

33、堰塞湖是地震引起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堵塞江河造成的湖泊。

34、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35、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的结果。

36、从历次大地震来看,地震后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火灾。

37、全球分布最广、发生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38、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39、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地震波。

40、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等于30个5级地震。

41、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42、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当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43、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13日。

44、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4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3~4.5级。

4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9.0级地震引发的。

47、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48、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49、世界上三大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0、地球岩石圈层七大板块应该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选择题:

1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 A)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  B、几分钟  C、几十分钟D、几小时

2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A)时候。

A、尧舜时代B、商周时代C、秦朝  D、汉朝

3 地震是地球(  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4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 B、地震灾害C、火灾  D、瘟疫

5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 B)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 2.0 级 B、3.0 级 C、 4.0 级 D、 5.0 级

6 身上着火后 , 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C) 。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C. 迎风快跑

7(B)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 灭火方法相同的物品B. 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C.以上两种答案都对

8 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应该由(A) 负责倾倒。

A. 燃气供应企业B. 使用者个人C. 燃气供应企业或个人

9 依据公安部第61 号令 , 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

10 下面( A)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 油类 B. 森林 C. 家具

11 室内不得存放超过(C) 公斤的汽油。

A.1.5B.1C.0.5

12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B、跳楼 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

13 在库房内 (C) 放置电视机 , 收看电视节目。

A. 可以 B. 经过领导批准后可以C. 不可以

14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C)。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5 架空线路的下方(B) 堆放物品。

A. 可以 B. 不可以  C. 经批准后可以

16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A)。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17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多长时间一次:

(C)

A. 每 4 小时 B. 每 5 小时 C. 每 2 小时 D. 每 3 小时

18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库区以及周围  (B) 米内 , 不得燃放烟花爆竹。

A.25B.50C.75

19人们在避震 " 自救瞬间 " 的首先选择的是(A)。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

20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 应 (C) 。

A. 用燃着的打火机查找漏气地方B. 用着的火柴查找漏气地方

C. 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  , 起泡处就是漏气的

21依据《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不能在 (C) 安装和使用燃气。

A. 厨房 B. 客厅 C. 卧室

22电脑着火了 , 应(B) 。

A. 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B. 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C. 马上拨打火警电话 , 请消防队来灭火

23 地方震指的是震中距在(B)公里以内的地震?

A、 50 公里 B、 100 公里 C、 300 公里 D、 500 公里

24我国于 1991 年 7 月 28 日首次在( C)进行防震减灾演习。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市  D、成都

25凡是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办理(C) 。

A. 相关手续  B. 许可证 C. 特级动火证  D. 动火证

26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B) 的阶段。

A. 最不利  B. 最有利 C. 较不利

27 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 (B) 。

A. 纵火罪  B. 失火罪 C. 玩忽职守罪D. 重大责任事故罪

28 采取适当的措施, 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A) 。

A. 窒息灭火法B. 隔离灭火法C. 冷却灭火法

29 据统计( A)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A、 90%B、80%C、 70%D、 60%

30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先行胸外按压,在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

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 准备第二次除颤。

31《保山市重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暂行规定》即保山市人民政府令第1 号于( B)发布施行。

A、 2000 年 11 月 22 日 B、 2001 年 11 月 22 日

C、 2000 年 12 月 22 日 D、 2001 年 12 月 22 日

32( B)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

A、 1956B、1966C、1976D、 1980

33 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B)。

A、使劲跑B、蹲下或趴在地上C、叫喊  D、六神无主

地震应急小知识: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查看全文

用户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专题合集

相关资源

本类排行